之前,张涛老师和江瑞芬医生从家长、教育者、医生的不同视角向我们传达了 “如何正确面对病耻感——老师要及时反馈孩子的表现,家长要信任老师和老师多沟通”以及 “根据孩子的发育里程碑进行自查预警——及时了解和发现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” 。
那么,假如孩子已经确诊是发育迟缓或者孤独症,孩子入园前应该具备哪些能力?家长在家可以做哪些准备?
孩子认知理解能力不足要去幼儿园吗?
在家庭中应该顺应孩子的需求,还是让孩子融入家庭的生活作息?
.............
本期由张涛老师和林丽英老师为我们做相关解答。
一、入园前了解孩子的学习意愿和需要
1. 孩子是否能顺利表达自己的需求
对于典型的孤独症孩子来说,老师和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意愿和需要,根据孩子成长的需要跟意愿,可以在家庭当中或专项的学习中,帮助孩子习得更深一层的经验。
当我们送孩子去到家以外的大环境前,要先了解他在家里跟我们的互动是怎么样的,他是否能很顺利地告诉我们他的需求是什么,不单单只是告诉爸爸妈妈,还有家以外的叔叔阿姨,楼下小区的阿公阿婆,以及周围同龄小朋友;如果不能,那么这个时候他进到幼儿园,就会有挑战。
2. 了解孩子自身的发展状态
“我们家儿子上的是语言沟通,因为他是表达比较弱的孩子,他有声语言是到5岁才有的,他跟人的互动一开始是工具性的,没有太多情感的互动交流;他真正开始有情感互动应该是在10几岁以后。”
这个过程当中,一方面有妈妈的迟钝,一开始对孩子的不认知不理解,另一方面也有孩子自身的发展,我们不要一开始给到孩子一个标准“你得跟你旁边的同学一样”。
孩子认知理解能力不足要去幼儿园吗?
我们要看孩子本身的状态,首先孩子要能够融入到普通的环境当中去,我们现在都强调融合教育,一方面是家庭的融合: 在家里面孩子和爸爸妈妈能不能有好的马动;另一方面是学校的融合: 到幼儿园学校中,跟老师、同学能不能有好的沟通,当然,这些都是需要一步一步来的。
二、入园前帮助养成孩子常态的生活作息
让孩子融入家庭生活作息
在家里的时候,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帮孩子代办,所以在家里面不大容易发现孩子的异样。
但我们会发现,有一些孩子进入到课室的时候,他会到处乱跑,其实这样的行为现象,我们要回看到家里面,孩子在跟随我们一家人生活的过程当中,他的作息和所有的生活流程,是跟着我们一家人走的,还是反过来,
在家庭中应该顺应孩子的需求? 还是让孩子融入家庭的生活作息?
这要看孩子处于什么样的阶段,如果是在婴幼儿时期,家人可以跟着孩子的节素走,但是到了两岁,就要让孩子慢慢融入家庭的生活作息,为他进入到大环境的生活流程去做学习。
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,我们要回看家里,看孩子生活是否是有序的,他的行动是不是跟随家庭的。如果在一个行程中,他常常出现,下一秒要去别的地方,没有办法跟随我们,那么这时候家长就要做一些警觉了。
三、入园前了解孩子需要学习的能力
1. 了解孩子能力的不足和缺失
有部分孩子可能跟周围孩子有比较明显的差距,行为的表象也蛮多的,那这个时候,爸爸妈妈如果只在家里做调整,可能还不太够,因为孩子不仅要去学习在家的内容,他还要去学习进入到下一个大环境的一些相关内容.
比如:遵守集体环境规则的能力,跟家人以外的互动的经验,跟家以外的人在相处的时候处理事情的一些经验,他们都是要在家以外的相应机构当中来学习。
2. 孩子“独立上学'需要具备的8项能力
遵守课堂规则、常识积累、互动能力、交流能力、处理事物的能力、自理能力、学习能力和学习技能这8项能力就是孩子独立上学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。
同时,我们倡导个性化教育,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,也会有相应的差异性,在进入大环境中,我们会对孩子的能力表现进行阶段性评测,了解孩子哪一方面的能力是不足的,是缺失的,需要有哪些补充和学习。
在这个过程中,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孩子到底有哪一部分的不足,我们才能有方向地去帮助他。
为了让孩子有能力顺利入园入学、融入群体生活,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抓住2~6岁能力康复干预关键期,帮助孩子补足能力。想要免费测评、了解孩子能力情况,找短板提能力,可扫码添加小然老师微信进行详询哦!私信“干货”,还可领取儿童孤独症和发育迟缓能力康复干预资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