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闭症孩子怎么干预最好,坑很多,这个骗局令人愤怒

2023-11-07

孩子确诊自闭症以后,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在网上搜索自闭症孩子怎么干预最好”“儿童自闭症的最佳治疗方法”等信息。而近期新闻中,被骗走50万积蓄的江苏常熟的王先生就是其中一位。得知真相以后,小然和大家一样感到心疼又愤怒!


事情是这样的。

早两年,王先生3岁的儿子被确诊为孤独症。

为了治好儿子,夫妻俩四处求医问药——找康复干预机构,给儿子吃中药……钱花了不少,可孩子都不见有好转。

后来经人介绍说,有个机构的中医“经络重构”治疗法效果显著,于是王先生加入了该机构群。

群里每天有人发不同患儿经机构治疗后好转的视频。还有该机构到全国多地免费公益帮助孤独症儿童的新闻。

有些报道甚至称,该公益治疗的治愈率达到92%!

每天的“耳濡目染”,让王先生夫妻俩看到了孤独症能痊愈的希望。

于是,他们向机构申请公益治疗的机会。

机构却以“公益治疗排队久要两三年”为由,建议王先生着急就“走商业”即付费治疗。

更声称:机构采用的中医“经络理疗”比西医干预效果更快,是“国家批的”收费标准,“百分百治愈”,无效可随时退款。


△ 王先生签的协议内容(图源网络)

最终,王先生签署了治疗协议,咬牙支付了8次共计50万的治疗费。

可经8次治疗后,孩子不仅丝毫不见好转,还经常出现没缘由的哭喊。

直到在群里说治疗无效、被踢出群后,王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,更因此给孩子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……


治疗过程中,孩子躺在一张床上,工作人员一手按着孩子的胳膊,一手拿着仪器终端在孩子的手臂上来回移动。孩子表现得十分惊恐,哭嚎不止。(图源网络)

有人说,王先生一家听信偏方没常识。

“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”。

家有孤独症孩子,做父母的哪怕是倾家荡产,也想要把孩子治好。

然而,很多无良机构、假冒的专业人士,却利用父母的爱子之心、恐惧和无助,一步步设局实施欺诈。

王先生一家的遭遇令人唏嘘,却也提醒我们:

多了解孤独症知识,才能少走弯路少踩雷,做正确的干预决策。


 

但凡承诺“孤独症能治愈”

都是骗局一场

新闻评论区下面,有网友心疼道:

“他们可能也知道99%是骗局,但作为父母,他们愿意相信那1%,万一有1%的概率是真的呢。”


△ 图源网络

然而我们需要面对一个事实:

孤独症自1943年被美国儿童精神病学家莱奥·坎纳首次提出并命名,经过探索研究,至今依然无法确定病因。

迄今为止,更没有一种药物或仪器被证明可以完全治愈孤独症。

即便程度较轻,预后较好的孩子,成年后也仍然会带有孤独症的特质。

所以,爸妈们在为孩子找寻生命出路时,一定要擦亮眼睛,别心急受骗,让家庭更加雪上加霜。

无法治愈,不代表我们要躺平不管。

目前唯一被证实科学有效的方法是“行为干预”。

学会识别孤独症,早发现,早诊断,早干预,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,用科学的方法做干预,把爱子之心化为坚持与动力,孩子是能融入幼儿园、学校,进入不同阶段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和发展的。



孤独症孩子

能听话不等于听懂话

王先生会一步步掉进陷阱,和机构群里每天发的康复视频有莫大的关系。

视频中的孩子,在该机构治疗后,既能唱歌又能跳舞,还特别听大人的话。

这些“听话”的孤独症孩子,让王先生很心动。殊不知这是蒙蔽人心的假象!

孤独症的核心障碍是:关系障碍、交流障碍和想象力障碍。

这三大障碍会让孩子对外链接有困难——传达自己的信息有困难,获取信息有困难,学习和使用经验也有困难。


△ 图源:图虫创意

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:跟孤独症孩子说话,孩子并没有给予回应,或只是重复我们说的话。

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,当他们不理解语言背后的意义,不知道这句话和自己的关系时,能听话不代表听懂话。

听话是一种由上至下的命令式服从语言,听一个指令做一件事,叫一下动一下。

比如叫孩子吃饭,需要“别玩了”、“去洗手”、“坐好”……一个又一个的指令去让孩子逐步达成。

而听懂话是,孩子听到话后能明白这句话和自己行为的关系,知道该怎么做,也会主动去做。

比如听到“吃饭了”,孩子能自己停止玩耍,主动洗好手,坐下来吃饭。

仔细观察孩子是假“听话”还是真听懂,可以帮我们辨别对孩子的干预是否真『有效』。



靠谱的干预机构怎么选

孤独症能力康复干预是件专业的事,需要机构的专业支持。

那市面上的干预机构鱼龙混杂,疗法众多,该怎么选?怎么避免像王先生那般入坑?

这有来自深耕行业21年的经验建议:

1. 选帮助孩子搭建基础生存能力的干预机构

很多家长为了达成自己对孩子的期待,急着让孩子去开音、学认知、学技能……

这将导致孩子可能会开口“说话”,但只会鹦鹉学舌、机械仿说;

可能认识卡片里的苹果,但和现实中的苹果,以及自己想吃苹果的需求联系不起来;

可能会某项技能,但不会在生活中自主使用出来……

想让孩子真正能够融入社会独立生活,我们先要教会他底层能力——基础生存能力。

基础生存能力,是让孩子在特定环境中待下去的能力,包括规则能力、互动能力、交流能力、内化能力、处理事物能力等等。

建立在能力基础之上,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为孩子所用。

2. 选桥梁型干预机构,让孩子独立入园入学

对于特殊孩子来说,环境不同,成长阶段不同,要学习的内容(基础生存能力)和教的人都有所不同。


△ 环境不同,成长阶段不同,学习的内容也有所不同

爸爸妈妈需要承担起教会孩子懂事、理事、做事,使孩子有序生活,能打理自己,与家人和谐相处的责任。

而在校能力的培养,需要交给老师,避免孩子把学校场景和家庭场景混乱在一起,出现经验不好用、“刻板”的状态,反而影响成长速度。

桥梁型干预机构衔接家庭与学校,一面帮助爸妈们提升教养孩子的能力与智慧;

一面以真实的校园教室环境为基础,在自然常态的场景中,以孩子的意愿需求为契机,为孩子建构互动交流关系,养成在集体中学习、生活的习惯等等,让孩子可以自然开口说话,与人和谐相处,拥有独立入园入学的能力。


带养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但只要我们找对干预方向,明确当下孩子的学习内容,再用好的策略和技巧去教,夯实不同阶段的基础生存能力,孩子的未来就会拥有更多可能。

爸爸妈妈们,为了孩子,我们一起努力吧!

为了让孩子有能力顺利入园入学、融入群体生活,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抓住2~6岁能力康复干预关键期,帮助孩子补足能力。想要免费测评、了解孩子能力情况,找短板提能力,可扫码添加小然老师微信进行详询哦!私信“干货”,还可领取儿童孤独症和发育迟缓能力康复干预资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