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需孩子入园入学,提前做好准备有必要吗?
面对特需孩子的上学问题,很多爸妈会抱有这样一种观念:
“不急不急,孩子还小,等到了年龄再说......”
可往往到了学龄,有的直接被学校拒收了,还有的虽然进入了幼儿园、小学,可孩子在校的种种表现,扰乱了学校和课堂的正常秩序,爸妈们总是接到老师的“投诉”,最终不得不被学校劝退。
近年来,特需孩子被普校劝退的新闻事件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:
▷ 北京玉泉小学二年级自闭症男孩小方,在上课期间大喊大叫,甚至用剪刀戳同学眼睛,被家长们联名要求退学;
▷ 杭州6岁自闭症男孩一上课就往门外跑,不说话也不听老师话,被学校劝退......
诸如此类事件的频频发生,不禁让我们思考:
如何才能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?相对于一些爸妈认为的“不着急”,提前为孩子的入园入学做一些准备是否有必要?
而这一问题的答案往往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入园入学前的准备工作。
一、提前准备,准备啥
“不急”的爸妈们可能会觉得,等孩子到了学校这个环境,耳濡目染、自然而然地就能够跟着同伴一起学习。
或者有的爸妈会认为在孩子入学前,多教会他识字、计算等认知方面的能力,孩子进入学校就能跟得上同学的步伐,不给班级拖后腿。
但我们所看到的孩子“被投诉”、“被劝退”的原因,通常都是孩子难以遵守学校、课堂纪律,上课坐不住、喊叫影响了同学和老师。
或者常常和同学、老师发生冲突,不跟随老师的教学要求,拒绝参与集体活动。
又或是在校生活不能自理,如厕、进餐成问题等。
这些状况的发生,最终导致孩子的校园生活难以为继。
换句话说,如果孩子能够遵守学校、课堂的规则纪律,能够坐进课堂跟随老师学习(待得住);和同学、老师融洽相处(处得来);
能够打理好自己以及处理好在学校、与同学间遇到的问题(做得了);有一定的课堂注意力、理解能力、逻辑能力等,能够跟随老师进行学习(学得会)。
那么,孩子的校园生活还会这么艰难吗?“被劝退”“被投诉”是否还会是绝大多数特需孩子注定的结局?
当我们相应地帮助孩子补足这些方面的能力时,就像为孩子的入园入校生活奠定了能力的地基,这样当他到了入园入学的适龄阶段,就能更加顺利地适应和融入学校生活。
二、提前准备,是在入校前一次性备足吗
能力的培养和孩子的成长一样,应该是一个分阶段、持续的累积过程。
它不仅仅是我们表面所看到的遵守规则、互动交流等的能力培养,每一个能力模块都涵盖着许许多多细小的模块,需要在不同阶段,循序渐进地为孩子准备和补足。
例如,单单就让孩子能够在课堂中待住,在遵守课堂规则的基础上跟随老师上课这一能力的建立,就包括了:“什么是上课”....”上课铃响了该怎么做” ....“遵守上课纪律”、“我的坐位”、”什么是开始”、“学会怎么开始”.....”上课坐姿要端正”、“上课不做小动作”....“整理自己的东西,准备上课”、 “收拾自己的书包,准备上课”、“放好自己的衣服准备上课”.....”物品归位”等等诸多的内容阶梯。
再比如,我们想要培养孩子与同学互动沟通、相处的能力,那么,他需要学习的内容就涵盖:“学习对话”、“学习确认自己的想法”、“学习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动”......“会用口语或手势表达“要””......“学习沟通”.....“理解力训练”“辨别判断能力训练”.....“告诉同学自己喜欢的事”、“听同学说喜欢的事”......“回应同学自己的想法”......“叙述对一件事的看法”等等。
同时,孩子入园入学能力的准备和孩子自身的能力情况密切相关。
当我们能够清晰孩子目前的能力状况,缺失、薄弱的部分,就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去为孩子补充补足,使得孩子在每一阶段的能力都能够得到夯实。
三、几岁开始算提前
为孩子的入园入学提早准备,究竟该提早多久呢?
从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来看,0-6岁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。
在这一成长阶段,孩子的各种行为尚未固化、可塑性高,越早地进行准备,那么,孩子学习和积累到的正确经验就越多。
同时,从孩子自身来看,学习和累积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,越早地进行相关方面的准备,就越有利于尽早缩小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,从而使得孩子在适龄阶段更加顺利地融入校园生活。
能力培养宜早不宜迟,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,也要抓住是这个关键时期,为孩子走出家门,顺利进入和融入学校创造更大的机会。
案例分享 》》》
融融,3周7个月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。
在幼儿园里,融融被校方、同学家长等多方关注,老师“投诉”融融不遵守课堂纪律,在课堂上总是随意走动、随意打断老师的话,无法跟随老师学习。在兴趣班坐不住10分钟就开始走动,还会拿老师的东西。
在和小朋友的互动相处中,会用大幅度的抓、抢、拉的方式对待别人,还会因为对方的一些语言产生过激的情绪。
融融妈反映跟孩子的交流似乎隔了一张纸。
融融从2019年9月开始进入然和。
初入然和时,融融到了教室会随意坐在任一椅子上,上课时会随时站起来或走动,想说话就随时说话;老师拿出物品问他“要不要”,他直接伸手就抓,跟老师也没有眼神的接触;遇到事情时会“啊啊啊”的大叫,或是大声哭喊和跺脚。
经过在规则部分、与人相处部分、交流部分以及两人小组中与人相处、交流和处理问题经验等近4个月的学习后,融融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。
在规则方面,只要听到“上课”,融融都能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,无论是在玩耍还是走动时。在集体课中,他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坐在座位上跟着老师学习,并且做到不离开座位、不打扰老师上课。
在与人相处方面,当融融想要老师的物品时,能够跟老师说:“老师,能借我一下吗?”等到老师同意了再拿,拿完会主动说“谢谢”。
在与人交流方面,当老师拿着他喜欢的物品问他:“要不要/还要吗?”他会回答:“要/还要。”想要物品时,他也能伸手向老师表达:“要/我还要”。
相比以前与小朋友间不合适的互动相处方式,融融有了更多可喜的变化。
和同伴见面时,会叫同伴名字并说“下午好”或者“嗨”。上课时问同伴借玩具时会先叫对方的名字,并拍拍对方的肩膀说“这个可以借我吗”或者说“我们一起玩?”
他还能够和同伴合作,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。
在其他同伴说一些令他不悦的语言(如,“融融输了”)时,他能够用合适的方式处理,对同伴说“可以再来一次吗”,或者用“哎,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差”等来处理。
上课时没看到同伴,他还会去向老师关心询问。下课了,他也会主动把椅子归位好再去背书包,还会主动去牵着比他小的同学一起上下课。
融融的转变让从前提心吊胆、总是接到老师“投诉”电话的爸妈松了一口气。
目前,融融已经顺利升至小学,成为了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。“投诉”和“劝退”不再,转之而来的是老师的夸赞和表扬。
基础能力就像我们为孩子进入校园搭建的桥梁,通过这个桥梁,孩子首先能够在校园里待得住,不至于因为总被“投诉”,而导致最终被“劝退”的结局。
同时,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,即便进入校园,孩子们遇到自己难以处理的困难依然在所难免。
在孩子具备了基本的在校能力的基础上,我们可以再有针对性地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进行能力的补足。从而可以像搭台阶一样,为孩子积累更多的能力,使孩子能够更加顺利地融入校园、融入集体生活。
为了让孩子有能力顺利入园入学、融入群体生活,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抓住2~6岁能力康复干预关键期,帮助孩子补足能力。想要免费测评、了解孩子能力情况,找短板提能力,可扫码添加小然老师微信进行详询哦!私信“干货”,还可领取儿童孤独症和发育迟缓能力康复干预资料!